您当前的位置:投资>正文

绿水青山绘就钱江源生态画卷

2023-08-18 08:35:26 来源: 中国林业新闻网

钱塘江水,奔流不息。两岸风光,景美人和。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我们走进浙江省开化县、常山县,看钱塘源头生态美景,体验钱塘两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独有的中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全球视野环顾北纬23°到33°之间,植物群落类型大多为荒漠或稀树草原,只有中国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生长着一片独特的森林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里是全球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在全球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山高林密、水清气爽。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植物多样性专项负责人任海保来到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建立的古田山24公顷大样地。在这里,山鸡椒、麂角杜鹃……每一株植物都被标注基本信息,实验树种被安装环绕标记设备:“环绕标记主要是为了监测植物的长势,通过它可以定期准确地采集到植物的生长情况。”任海保介绍,“除了树木生长监测,还有塔吊样地的树木生长环境监测、掉落物收集、红外相机监测等多种野外监测方式,这些本地调查和监测成果为研究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依据。”

任海保告诉记者,这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低海拔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没有遭受重大的人为干扰,群落优势明显,森林群落复杂而富有多样性,属纬度地带性顶级群落,还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麂、白颈长尾雉的全球主要栖息地和集中分布区。

从古田山大样地出发,步行即可到达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科普馆。在这里,公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和学习钱江源地区的生态、文化和历史知识。

“科普馆浓缩展示了钱江源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种类和生态环境,依托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资源,系统设计和开发了一套科学严谨、富有特色的自然教育研学课程及其衍生品,公众可以在这里接受自然教育,窥探钱江源全貌。”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余顺海向记者介绍。

科普馆尤其注重体验性与互动性。除标本等常规展品外,还选择钱江源地区10个生境作为特色展示,采用复原场景、科学绘画、虚拟成像、AR(增强现实)、引景入馆、大型塔吊体验装置及各种互动体验装置等技术手段带给观众全方位的生物多样性体验。

自2022年7月试运营以来,科普馆面向开化县以及衢州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累计接待访客2万余人次。

智能巡检守护绿水青山

钱江源是浙江人民的“母亲河”,是钱塘江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维系着浙江人民的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目前,钱江源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创建。

“嗡嗡嗡……”上空的无人机正在沿预定路线进行日常巡护。10多分钟后,巡护数据就会上传至钱江源国家公园无人机巡检系统,并在系统内完成自动分析。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记者见到了巡护指挥大屏终端。

去年,针对区域地域广、地形起伏多变、人工巡检难的问题,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上线无人机巡检系统,大大提高了山林巡护效率。“1架无人机起飞巡检1次相当于10名护林员3天的工作量。”余顺海介绍。

无人机巡检系统整合后端专业AI系统,组成具有AI智能调度、数据自动分析等功能的无人机巡检应用。该应用配有8台无人机,其中5台无人机可以实现卡槽内自动更换电池,平均每台无人机有15条飞行航线,飞行半径2—5公里,实现了80%以上公园面积巡护自动化。

“每天都按照预设航线进行日常巡护,如果有突发情况可以临时规划路线,实现应急处置。”余顺海说,通过值班巡检和回传影像AI识别,系统能实现可定位的松材线虫病、森林防火、河道非法挖砂子(捕捞)等32种场景进行智能分析预警,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

从人工巡山到无人机自动巡检,数智技术的升级不仅提高了巡检效率,还大大解放了护林员的“双脚”。“以前我们上山巡护,只能一片山林一片山林跑,效率低,森林中间的疫木也很难发现。”巡护员吴元根说,“现在只需要根据无人机定位去找疫木,省时省力,这样我就有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的工作。”

目前,该系统已接入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智治系统。智治系统是运用数字赋能生态保护推出的一套新系统,构建了无人机防灾巡检、野生动物识别等八大感知系统及25个子场景,形成了“天、空、地、人”四维立体管护监控预警体系,也为野生动物研究保护提供了更多有力依据,实现了生态治理一“屏”掌控。

好生态搭建起“最美乡村”

穿过钱江源的群峰叠翠,记者来到开化县下淤村。

“早些年,来我们下淤村的外地人也很多,不过都是来采砂的。不像现在,都是一大家子来旅游的。”开化县音坑乡副乡长方继高向记者介绍,马金溪河砂好,采砂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如今不同了,采砂经济彻底结束,随着生态得以修复和保持,守着好生态,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通过矿山修复和河道治理以及一系列空间腾挪,下淤成了“中国最美乡村”,书写了“十里水岸胜过千亩良田”的佳话。

村里的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打工者变经营者。回乡经营民宿、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2020年全村的旅游经营收入1000多万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开化共完成废弃矿井生态修复661处、废弃矿山修复12处,其中2019年完成废弃矿井生态修复242处,废弃矿山修复5处,2020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7处。2021年,开化县计划治理修复废弃矿山3处,基本完成治理。

通过生态修复,开化县原有废弃矿山的裸露山体逐步恢复了绿色,矿物含量高、酸碱性强、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矿山尾水问题得到了切实解决。

矿山关停,水质也变得清澈。开化全县出境二类以上水质占比达到100%。

开化县在探索生态保护修复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也充分挖掘生态品牌,力推“高端茶”“身份鱼”“有机蜜”等生态产品走向市场。

经核算,开化县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价值已达700亿元以上,转化为文化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总价值比例达20%以上。

蓝天白云常做客,绿水青山入画来。如今,好生态已经成为开化的“代名词”,绿水青山的最美生态画卷正在钱江源徐徐铺展。

相关阅读
图说新闻
Copyright @ 2008-2015 www.tzs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时报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22 357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