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丁兆云 通讯员 张凤一
移步皆是景,抬眼见生机。走进博山区博山镇,一路走、一路看,目之所及,阡陌间繁忙有序,能深切感受到特色农业的气息。
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使得博山镇在发展农业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如今的博山镇,已逐渐形成了“一轴两片”现代智慧农业发展格局,让农业与旅游结合,让传统与现代互补,新型农业在博山镇这片沃土上,源源不断地发挥出供给保障、生态平衡、观光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特色农业强镇逐步“炼”成。
(相关资料图)
如何做强镇域特色农业?博山镇推出了“百盘特色菜”。
依托传统优势农业,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把“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从梦想变成现实。
精选主业 特色“烹”制
“镇域农业”这道“菜”要想做出特色,关键是选好“主料”。主导产业便是这道菜的“主料”,也是全镇农业的“灵魂”。博山镇党委、政府从年初便谋定了“一轴两片”产业布局。立足气候条件和产业基础,在S231省道沿线10个村,科学布局软枣猕猴桃、菌菇、黄金维纳斯、中草药产业园,打造数字特色农业园区产业轴,“一轴”联镇,串珠成链打造智慧农业科创走廊。
“主料”选定后,如何烹出“色香味”,各村自有妙招。玉米、小麦、红薯、果蔬……博山镇37个村,利用土地2083亩,谋划“一村一业”产业项目44个,现44个项目均已开工,推进农业向精致高效化发展,促进产业融合,让丰收不止在当季。
“主料”之外得有丰富的“辅料”,多产融合相得益彰。博山镇规划建设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和电商平台,搭建农业产业“产、运、销”线上线下一体化链条,重点做好三水源景区、上瓦泉草莓采摘、杏山新庐等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挖掘刘家台村、下庄村红色文化,结合文旅带来的人气流量,推广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示范点。
培育主体 选好“主厨”
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掘一群敢创新、会经营的新农人,成为镇域农业“特色菜”的掌勺人。
“从无到有”的智慧菌菇产业,让博山镇上庄村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农村增美的多维蜕变。“我们依托山东农博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擦亮‘智慧菌菇’产业园区招牌,抓好千亩菇棚基地、10000平方米工厂化种植基地建设,实现园地种植与室内种植相结合,让‘致富伞’开满千家万户。”博山镇党委书记张健坦言,目前该项目已与盒马鲜生、食菌记、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等签订产品收购意向订单,与百草园达成深加工合作意向,与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研发实践协议,为菌菇科学研发提供有力保障。
郭庄西村党支部书记马兆强在发展产业上开思路、下功夫,确定小麦种植及面粉加工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参与精粮种植加工基地运营等方式,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注册“金郭庄”石磨面粉品牌,去年仅用十来天便销售三万多斤。
三产融合 八方“品鉴”
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三水源景区发展餐饮住宿、亲子游乐、星空部落特色民宿,上瓦泉村建造草莓、樱桃采摘园,东瓦峪村建设20套养生庭院;朱南村建设党群服务综合体、“杏山新庐”,打造“医养结合”嵌入式疗养模式,郑家庄借助百年流苏林举办“流苏节”。
博山镇实现了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打造精品田园和美丽庭院,形成“一盏茶、一间客房、一份农产品”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逐梦前行,城镇蝶变。不远的将来,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汇集生态农业旅游,联动区域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将呈现在众人面前。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邹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