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江苏省淮安市财政局获悉,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该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在江苏省率先实现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无缝连接,全市建立起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确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该市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核心地位,提升了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优化财政服务职能为抓手
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资料图】
据介绍,淮安市自2003年1月正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国库集中支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支付总量逐年攀升:纳入集中支付改革的单位从2003年的10户增长到现在的412户;支付资金规模从2003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33.23亿元,增长了32.5倍;资金拨付业务量由2003年的9664笔增加至2022年的22.95万笔;直接支付比例由2003年的79.29%上升到2022年的99.57%。同时,支付中心自身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先后获得淮安市“服务行业先进单位”、市级和省级“青年文明号”以及“省文明窗口”、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
经过20年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淮安市的预算国库管理模式日趋规范,财政支付业务流程可溯可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
一是强化了财政预算管理。实施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支付,按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自动控制,规范了预算执行程序,做到了“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
二是提高了资金运转效率。实施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直达”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同时,取消了预算单位账户资金沉淀,全部积聚、留存为财政国库资金。
三是形成了有效制约机制。实施集中支付改革后,财政资金处于财政部门的全程实时监控之中,有效解决了预算单位不按预算使用资金、虚报冒领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老问题。
四是促进了财务管理提升。实施集中支付改革后,各单位财务人员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单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可控性和前瞻性,及时做好日常财务支出的计划性管理。
围绕预算管理和国库管理改革要求
助推财政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以来,淮安市财政局围绕江苏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部署,创新工作思路与办法,健全动态监控操作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节点任务,积极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与实务操作流程,为集中支付工作全面改版上线、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强化动态监控创新。紧密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大对用款支出审核力度,对政府采购程序不规范、系统内转移资金等23项行为设置动态预警,按照“预警-核实-处理”的监控流程,加强对预算单位支付申请的合规性审核。目前已累计开展动态监控近3万次,涉及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超160亿元。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淮安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淮安市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纲领性文件,规范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实际运行业务流程与操作指南。
三是注重提升改革实效。建立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统计分析制度,完成周报、月度、季度、年报统计分析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淮安市财政局有关人士表示,财政局以财政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持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今后将重点谋划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库款联动保障机制;二是深化推进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三是切实做好财政改革支付保障;四是努力开创新形势下支付工作新局面。
通讯员:孟庆洋